最新动态
了解我们,行业趋势以及包罗万象的新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知识库
MPLS 简史介绍(下)
2022年09月16日

1996年秋天, Cisco公司宣布了自己的标签交换解决方案,称为Tag Switching(标记交换)技术。Tag Switching技术为路由表中每个目的地址分配一个短而定长的标签,并在网络中为这个目的地址建立一条标签转发通道,IP数据流被封装在标签中,转发时根据标签进行转发,因为CISCO认为,短而定长的标签的转发过程,比采用最长匹配方式的IP路由转发更高效,能提供更高的转发速率。







Tag Switching和IP Switching相比,在技术上有较大差别,Tag Switching为出现在标记交换路由器路由表中的每个目的地址建立一条转发通道;而IP Switching则由数据流来驱动建立转发通道,转发通道只为该数据流使用。可以这样认为,Tag Switching是拓扑驱动的,而IP Switching是数据驱动的。


几乎在Cisco公司宣布他们的Tag Switching技术的同时,IBM公司提出了一个称为ARIS(Aggregate Route-Based IP Switching)的标签交换解决方案。ARIS与Cisco公司的Tag Switching技术比较接近,都是把标签和路由关联,是拓扑驱动型标签技术。ARIS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它一开始是考虑了把ATM作为链路层的,并提出了VC合并技术,这一思想最终也融入了MPLS中。


在上面提到的三种标签交换技术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类似技术,如 3COM FASTIP、Cascade Navigator等,均能提供支持IP的二层交换功能。当时的情形是,各厂商纷纷提出自己的标签交换技术,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化工作组,将会出现更多的互不兼容的标签交换技术,从而使市场变得更为混乱。


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1996年底,IETF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对集成路由和交换技术的标签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到1997年初,这个工作组形成了IETF认可的章程,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在1997年4月召开。经过多次商讨,最终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这个术语被确定下来,作为独立于各个厂家私有标准的一系列标准的名称。


MPLS用短而定长的标签来封装网络层分组。MPLS从各种链路层(如PPP、ATM、帧中继、以太网等)得到链路层服务,又为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MPLS能从IP路由协议和控制协议中得到支持,同时,还支持基于策略的约束路由,它路由功能强大、灵活,可以满足各种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MPLS技术起源于IPv4,但其核心技术可扩展到多种网络协议(IPv6、IPX等)。


MPLS最初是为提高路由器的转发速度而提出的一个协议,不过,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采用ASIC和NP进行转发的高速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得到广泛应用,MPLS提高转发速度的初衷已经没有意义。但是,MPLS支持多层标签和面向连接的特点,使得其在VPN、流量工程(TE,Traffic Engineering)、Qos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因为其良好的扩展性,使得在统一的MPLS/IP基础网络架构上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成为可能,从而使得MPLS成为大规模网络的基础技术。




您身边的数字化转型专家
太平洋电信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创新ICT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更加轻松的实现数字化转型
走进太平洋电信